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长者专区
适老版
智能问答
旧版

长者专区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正文

提升社会化服务质效 助力罗江农业高质量发展

索  引  号:510626-2025-008583 文   号: 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相关附件:

发布时间: 2025-09-11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打印】 分享:

近年来,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围绕“以服务带动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目标,采取“育主体、抓服务、建机制”措施,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区域实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路径,有力推动全区农业社会化服务扩面提质增效。2024年,罗江区共有123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服务环节从“耕、种、防、收”向农资供应、集中育秧(苗)、秸秆处理、烘干仓储等全环节延伸,实现亩均节本增效150元以上,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70.9万亩次,其中服务粮食作物59.9万亩次,助力了罗江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措施及成效

    (一)大力培育服务主体

    一是培育新型服务主体。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发挥其核心示范作用,为周边小农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发挥其合作经营、组织带动优势,对内服务成员,对外惠及更多小农户;做大做强农业服务企业,发挥其资本密集、运作高效优势,将先进科技、装备等要素导入小农生产;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其居间服务优势,扩大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小农户的覆盖面。各类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截至2024年底,罗江区共培育家庭农场1300个、农民合作社229家、农业企业122家和村集体经济组织62个。

二是配强主体设施设备。罗江区持续深化粮食产、储、加、销一体化建设,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新建或改造经济作物、畜牧业、渔业等生产设施,农机装备和服务场所不断优化升级。截至2024年底,全区共配备插秧机、联合收割机、无人机等农机设备800余台(套),仅2024年就投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498万元,补贴各类农业机械104台(套)。其中,金山镇富荣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德阳市罗江区金山镇富荣村为农服务农机股份专业合作社,建成占地10亩的综合性农事服务中心,配备插秧育秧、粮食烘干等农业机械设备23台(套),年可提供育插秧、机耕机收、无人机作业等服务17万亩次,以及烘干粮食1万吨。

三是开展服务联合合作。罗江区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现代种业集团等合作,组建专家教授技术团,在生产技术、市场营销、品牌打造等方面提供指导支撑。略坪镇长玉村集体经济组织设立、运营种子加工中心,建立定点合作实验室、教学实训基地等,对接专家教授,形成水稻、油菜制种“产、检、研、存”一体化发展格局,产业联农带农效果显著。2024年,入驻长玉村的四川福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带动2000余户小农户从事油菜制种,签订订单7000亩,与种植大田作物相比农户亩均增收2000元。

统筹推进服务发展

一是拓展服务环节。建立健全产、供、销一体化服务经营网络,通过全程机械化托管、冷链物流延伸、农产品收购等全方位服务,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全链条覆盖。截至2024年底,罗江区共培育27家农机合作社,覆盖耕、种、管、收等核心生产环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73.02%,亩均节约成本约30元;构建“1个全域配送中心+7个快速配送点+50个保鲜仓储基地”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静态仓储能力达2万吨,覆盖晚熟柑橘、青花椒等特色农产品的低温处理和销售前保鲜需求。

二是构建服务中心。罗江区投资8000多万元,分别在鄢家镇星光村、金山镇富荣村、白马关镇万佛村、略坪镇长玉村、调元镇团堆村建成5个农事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在1.5万平方米以上,构建起5公里农事服务圈。农事服务中心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服务主体,提供“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覆盖粮油(制种)、晚熟柑橘、枣子、青花椒、蔬菜、优质梨等产业。

三是扩大服务面积。据统计,2024年,罗江区开展水稻机耕作业服务11万亩、小麦机耕机播作业服务6.9万亩次、病虫害统防统治作业服务31万亩次、主要农作物机收作业服务22万亩、粮食烘干作业服务6.7万吨,服务范围覆盖全区7个镇6.83万户农户,农户覆盖率达90%以上。

 建立健全服务机制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近三年来,罗江区共争取资金5000余万元,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购置拖拉机和烘干机、修建冷库等;争取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900余万元,通过招标引入多家农民合作社,为小农户和种植大户开展水稻、油菜、小麦等作物耕种防收服务。

二是搭建服务体系。建成区、镇、村三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设立区级社会化服务中心1个、镇级服务站7个、村级服务点62个。其中,德阳市罗江区蟠龙新型农民合作联合社承建区级社会化服务中心,提供耕、种、防、收等作业及农资采购配送、集中育苗(秧)等服务,服务半径达15公里,年服务面积8万亩。

三是完善利益联结。推行“社会化服务主体+小农户”“社会化服务主体+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主体+农民合作社”等服务模式,鼓励农户和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将生产环节托管给服务主体。鼓励农业企业采取“联农带农、共建共享”模式,带动农户从事水稻、油菜制种,为农户提供技术、农资和销售支持,农户产业增收效果显著。

责任编辑:区农业农村局